《中國教育報》:西安培華學院積極探索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路徑
- 來源:中國教育報
- 時間:2023-05-29 17:08:48
【資料圖】
2014年,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西安培華學院積極響應國家大力倡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號召,成為陜西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單位。多年來,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先”辦學理念,在育人實踐中傳承與創新“黃炎培職教理念”,依托校企共同體資源共享、協同增效的優勢,大力推進應用型課程改革,積極探索“職業導向、能力牽引、項目驅動”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路徑,取得階段性成效?! ∫月殬I需求為導向,建立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機制 對接行業產業需要調整專業結構布局。學校根據《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關于構建富有陜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要求,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按照行業技術領域主要崗位群的能力要求,將現有本科專業整合為信息技術類、醫療健康類、人居環境類、經濟管理類、社會服務類等六大專業群,健全專業調整與人才需求聯動機制,實現學校專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地方產業鏈的對接,更好地服務于行業產業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職業可持續發展,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結合辦學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按照工作任務課程化、教學任務工作化、工作過程系統化要求,以“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八大能力”培養為核心內容,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將“專業知識與職業素養、技術應用與創新、國際視野與交流、敬業樂群與合作、表達與溝通、知識獲取與自學能力、人文素養與品德、身心素質與健康”等要素融入課程教學單元,并延伸到“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實現課程體系與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機融合,提升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劢咕蜆I崗位核心技能,實施“微專業”改革。學校從產業需求入手,打破專業壁壘、突破資源局限、重構課程體系,積極探索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與職業發展需求的匹配度。各二級學院基于現有學科專業設置,充分考慮跨學科、跨專業等“四新”建設要求,圍繞某個特定學術領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養,從就業崗位和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通過提煉某一崗位群核心技能,開設非遺工藝產品設計等8個“微專業”,使學生在特定領域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和行業從業能力,進一步提升了專業培養與職業發展需求之間的匹配度,有效破解原有專業體系封閉的固有難題,提升了學生在新行業、新業態下的就業能力?! ∫月殬I能力為牽引,重構應用技術型課程體系 構建“三級矩陣”模塊化課程體系。學校堅持“理實一體化”課程開發原則,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以學生畢業應具備的職業核心能力為牽引,通過對課程大綱的結構化、系統化修訂,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建立“課程支撐畢業要求達成關系矩陣、課程內容支撐課程目標達成關系矩陣、教學內容支撐教學目標達成關系矩陣”三級矩陣,突破原有知識框架的線性邏輯,按照人文與科技素養、專業基礎與行業認知、創新訓練與企業(社會)實踐等要素進行解構、選擇與重組,實現了遞進式模塊化課程體系設計?! 嫿ā包c—線—面—體—網”課程體系模型。開發以“課點”為基本單元的課程大綱1300余門,突破原有課程大綱在教學實施中的“經驗模式”局限性,設計顆粒度更小的項目化教學單元和更加明確的教學目標,形成以“課點”為基本教學內容組織單元的“標準模式”。通過明確課程學習產出及測量標準,倡導項目考評、作品考評、過程考評、報告考評、知識考評等形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性教學評價,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嵤┦⌒T喝墶敖鹫n”建設工程。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推進課堂革命,打造“金課”,學校實施“金課”工程,逐步形成基于院級、校級、省級“一流課程”三級結構,實現應用型課程改革全覆蓋。學校先后認定校級應用型示范課100門、院級應用型示范課218門,立項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3門等。2020年,學?!稗D型發展高校應用型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榮獲陜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皂椖繉嵺`為載體,突出教學踐行“理實一體化” 大力實施“六個一”工程。為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學校于2020年正式啟動“六個一”工程,按照“一專業(系)、一企業、一協會、一學會、一研究所、一社團”的要求,加強與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組織和機構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習實訓、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全方位、多渠道、深層次合作,把與專業相關的企業行業技術與學校的課程和教學內容相結合,完成企業真實情境下的深度學習和實踐訓練,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e極推廣項目式教學法。學校按照“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思路,面向學生學習成果產出設計教學過程,積極推行“理實一體化”的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支持教師和學生參與真實項目。教師通過創新創業項目、橫向課題項目、協同育人項目、社會實踐項目等各類專項工作與課程教學有機結合,采用形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提升學習目標達成度。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團隊式學習掌握專業知識的應用方法,強化應用創新能力培養,推動“學中做、做中學,學中思”。同時,推進“線上+線下”的混合課堂教學改革,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化、個性化學習?! ∪嫱七M“資源庫”“案例庫”建設。學校啟動“行業企業課程資源庫”“真實項目案例庫”建設工作并開發“兩庫”信息化管理系統平臺,鼓勵課程負責人與行業企業廣泛開展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大綱編寫、課程內容設計、教學資源共建等合作,重點開發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的行業企業及職業崗位所需的真實項目或任務,以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經典案例等,為學校開展應用型課程改革及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提供了有效的教學載體。目前,學校已開發行業企業課程100余門、真實項目案例2000余例?! ∥靼才嗳A學院在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工作上取得的成績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年來,學校教師受邀參加各地主辦的線上、線下研修班分享交流100場以上,受眾人數超100萬人次。根據第三方用人單位跟蹤評價報告,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的總體滿意度為96%;聘用過學校應屆畢業生的用人單位中,有99%表示未來愿意繼續招聘學校畢業生。
關鍵詞: